QQ群:101942750

剑士的品格--礼仪、行为的讲习篇2

首页    剑道入门    剑士的品格--礼仪、行为的讲习篇2

--如果被外国人问“剑道是什么呢”的话,该怎样回答呢?--

马场老师向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美国人或者是法国人问你们:剑道是什么呀?你们该怎样回答呢?”

被马场老师点到名的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以礼始,以礼终。”

“一对一,相互争夺有效打击的战斗。”

“穿着护具,使用竹刀进行的战斗。”

听完孩子们的回答,马场老师开始讲话了:

“穿着护具,使用竹刀进行战斗,这个的确是剑道。但是不能够攻击对手的腿部。而且能够打击的部位只有4处。不要考虑的过于复杂,告诉他们你们平时做的就行了。但是,在今天的这个讲习会上,想告诉大家的是‘剑道不仅仅只是这些哦’。想告诉大家,除了相互攻击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必须学习的。

“大家可以不用正坐了。”马场老师告诉正坐了20分钟的孩子们。作为学习武道的正确的做法,正坐无疑是正确的。不轻易的让孩子选择轻松的做法,本着“希望传递给孩子们正确的东西”的想法,可以看出马场老师的用心良苦。

马场老师在白板上贴了张穿戴盔甲的人物像,讲解到:

“在距今900多年前的平安时代,那个时代是制作盔甲的黄金时代。在那以前,从中国学到的棉甲是主流。因为将棉用水浸湿后穿上身,这样不容易被刀砍透。但是从那以后,日本开始不单单停留在模仿外国的这一水平,开始创作属于日本人自己的盔甲。从那时候起,日本刀也从直刀变化成有弧度的弯刀。而且这个时代诞生了许多日本独自的文学作品。像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至今都是流传世界的作品。然后就是日本人花费了毕生精力制作出像这个人物像中的这样的盔甲。红色的铠甲是用绳子或者细皮革把很多小铁板穿制而成的,非常重,但是艺术价值很高。”

马场老师一边指着人物像一边跟孩子们解说,孩子们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关于头盔上那个“锹”形的部分的说明,马场老师是这样说明的。

“为什么这个头盔被叫做‘独角仙大家知道,以前古代做农活时会用那个铁锹吧。那时的铁锹有4个齿的也有2个齿的。如果你们把2个齿的铁锹倒过来看会发现,形状和独角仙非常相似。所以这个头盔被叫做‘独角仙’。一边戴这个头盔的都是大将。大家看,戴上后是不是很酷吧。”

后来还讲了左肋下有一个“鸠尾”的板状装饰。这个是为了拉弓射箭时为了不让铠甲的铁板卡住弓弦,在铠甲的胴的部位贴了染色的皮革。

然后马场老师又向孩子们提问了。

“大家在戴甲手时都是先戴左手的甲手是吧。那么为什么是从左手开始呢?”

这个问题,是本次讲习会的一个要点。

虽然关于剑道,你会听见很多什么“传统”“文化”这类的词汇;但是却听不到具体的内容。马场老师就是非常担心这种现象的人。没有给孩子们传递真正的内容,这个是指导者的问题。

“小学生时代呢,还可以只照着老师教导的做就行了。如果是到了中学时代就应该问‘这是为什么呢?’只要有疑问,就要提出来,这个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将来大家成了老师或者前辈了,有学生问‘为什么甲手是从左手开始戴呢?’,不知道答案可很没有面子哦。如果只是简单地‘不要考虑那么多啦,只要实力够强就行了’这样回答的话,真正的理由就此不能再传递下去了。道理不能被继承下去,这个是不能将它传递下去老师的责任。所以,你们大家一定要多提问,这样对于老师也是一个学习。将来,你们成了老师或者前辈的话,也要让学生多提问。这样的话你们会养成自己去学习调查的习惯。记住通过相互的学习可以是自己的剑道变得更加丰满。

然后马场老师指着竖着些的一句话“使用竹刀,穿戴护具进行练习和比赛”;这个也是前面所问的“剑道是什么?”的答案。前面马场老师说的“剑道不仅仅是这个”,渐渐地马场老师开始触及这个话题的核心了。

“如果把剑道比作是一根柱子,为了不让这跟柱子倒掉,是需要周边有很多支撑的。把很多小柱子跟主柱子捆在一起,这样的话就会变成一根粗大结实的大柱子。”

说道这里马场老师拿出了表示由很多要素支撑的示意图。

“之所以要举行这个讲习会,是希望在座各位将来能够将重要的东西传承下去。所以希望各位要多多学习。如果学习的不够,那么将来教导别人的(知识)范围就会越来越窄。要支撑住中间这个柱子(即剑道:手持竹刀身穿护具进行练习)需要历史呀文化呀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充实。所谓‘文化’就是从大自然和历史等各方面学来,能够充实完善人的品格的东西。‘遗产’就是自己的祖先留给后人重要的东西。那么‘文化遗产’呢,就是为了使后人的品格完善和充实,祖先留下来的重要东西。但是,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慢慢地被遗忘了。想问问,现在还有人在每逢中秋的时候赏月吗?大概90人中不到3人吧。赏月,是延续了千年的文化。看见太阳,人们能够感觉到精神,看见月亮呢,那是培养人们柔和的心情。月亮会使人的心变得柔和。赏月这个文化,希望在座的各位将来自己当了父母,把这个文化也传承给自己的孩子们。记住,借助先人的智慧,可以将你们的孩子培养成有为的一辈。”

(译者小议:其实我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看到一海之隔的日本,对于这种“拿来”的文化都那么珍惜,那么看重,而生长在这个文化的发源地的我们却已经淡化了对文化的珍惜。日本将来还可以继续把这种“拿来”的文化传递下去,但是我们呢,除了用牺牲环境换来的栋栋大楼,工厂和被污染的河流外剩下的是心灵的荒漠和文化的空白。到时候我们又那什么传递给孩子们呢?)

2009年12月27日 21:22
浏览量:0
收藏